本文实证研究的重点是大学教育基金委托专业基金管理机构管理是否能够获得高收益,并且是否能够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的问题。在构建好大学教育基金模拟指数1和指数2之后,选取WIND数据库里相同时间段的沪深300指数作为对照,并且选取了CPI作为变量来检验指数是否能够规避通货膨胀风险。构建好的指数1、指数2、沪深300指数和CPI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指数1与指数2的趋势变化如图1所示。 表2描述了指数1和指数2及其收益率①的基本统计情况,指数1和指数2的收益率指的是基金净值变化,二者的概念不完全一致,此处用以衡量收益变动趋势。在样本期内,平均通货膨胀率接近0.3,指数1和指数2的平均收益率都超过了平均通货膨胀率。图1描述的是指数1和指数2累计收益率的变动情况,从整体上看,指数1和指数2具有较为一致的波峰和波谷,走势一致,指数2的收益率要显著低于指数1的收益率,说明指数1的投资者的选取策略相对较好。在金融危机前期,指数1和指数2表现都相对较好,指数I的累计收益率图1指数1和指数2趋势变化图甚至超过100%,金融危机时两个指数都遭遇大跌,之后的表现都有升有降,指数1在波动中有所上升,指数2表现较为一般。 四、实证检验分析 本部分将对大学教育基金投资的模拟指数来进行实证检验,主要检验指数的收益性、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和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 收益性主要从指数1和指数2的年平均收益率及其波动性来分析,具体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指数1和指数2的年平均收益率整体为正,2006年指数1年平均收益率超过60%,指数2超过40%;指数1和指数2均在2008年损失较大,指数1超过40%,指数2损失接近60%,两个指数在2011年也出现了负向收益,原因不仅与股票市场整体表现不佳有关,也与2011年基金市场负面影响有关。在收益为正的年份,基金的收益有降低的趋势,超额收益越来越少,基金收益逐步进入正常收益通道。而样本期内指数1和指数2的平均收益分别为10.67%和2.49%,指数1的投资策略可以帮助大学教育基金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如果把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2008年剔除掉,指数1和指数2的平均收益率可以分别达到18.46%和10.96%。 接着对指数1和指数2正向和负向收益率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指数1和指数2的正①衡量基金收益波动的指标是基金的净值,WIND把指数1和指数2的净值调整为基金的收益率,来衡量的是变化趋势。 收益均值相差并不大,分别为3.85%和3.19%,正值个数分别为63和61个,约为负值收益率个数的1倍。指数1和指数2的负值收益率均值均比较大,分别为-4.91%和-5.14,并且负值收益率的方差均比正值收益率的方差大,一定程度上说明市场出现负向收益率时波动更大,这与金融危机期间股票市场表现急剧下跌有关。从这一统计结果来看,指数1和指数2更容易获得正向收益率,负值收益率受到样本期内金融危机冲击波动更加剧烈。 |